现在是
大道通“天”----朔州市朔城区西山森林大道小记
2020年08月14日 11:04 来源:朔城区交通运输局

朔州市区通往西部山区有一条通“天”的大道——朔城区西山森林大道。

大道两旁有整齐划一的路灯妆扮。一盏盏路灯像威武雄壮的卫士傲然挺立,夜幕降临,华灯散放的璀璨光芒汇聚成了宽阔的银河;大道两旁有密密匝匝的花丛妆扮。春临大地,花丛中的鲜花次第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丛散发的芳香吸引了成群结队的昆虫。蜜蜂在这里唱歌,蝴蝶在这里跳舞,“昆虫交响乐团”在这里举办音乐盛会;大道两旁有郁郁葱葱的丛林妆扮,青杨直插霄汉、垂柳柔梢披风、劲松状似宝塔、槐树虬枝盘曲。

这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区委、区政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崇尚的至高境界,按照全市“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开辟的航向,浓墨重彩描绘全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壮美蓝图。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各级各部门的和谐律动,交通运输部门的担当作为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交通运输事业特别是公路建设硕果摇枝。全区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相连接,县乡公路相贯通,村通公路成网络的格局。涌现出不少如西山森林大道、紫荆山生态旅游公路、朔南公路、朔城区段古长城旅游公路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亮点”工程,西山森林大道是这些“亮点”工程百花园中独秀的一枝。

大道解放了“夹皮沟”

朔城区西部为丘陵和干石山区,山高沟深交通闭塞,世世代代的山区人民在贫穷与愚昧的沼泽里生息、繁衍。出门难见三尺平,多见石头少见人,山路石窑大皮袄,莜面山药麻黄水是山区人民生存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几乎成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窝在大山里很无奈。

西山森林大道的开通为山区人民的生存、生活翻开了历史性的新一页。

这条道路为山区人民打开了瞭望世界的窗口;这条道路使山区人民呼吸到了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这条道路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效应,为山区人民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走出大山并融入现代文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鼎立支持下,西山利民镇党委、政府围绕全区发展战略,发挥地域优势,抢抓西山森林大道开通为当地带来的发展机遇,按照“抓产业调整强镇、抓项目建设富镇、抓生态旅游兴镇、抓基层党建稳镇”的工作思路振兴乡村,使这一沉寂的“夹皮沟”迈出了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

发展了新产业。利民镇属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年降水量少,农作物产量低、收益差。镇党委、政府经多方考察论证,从静乐县引进了耐寒耐旱、营养丰富的藜麦新品种,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使藜麦种植的星火燎原。在西郭家窑村创办了“晋西北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由公司为群众提供籽种,进行技术指导,实行“订单”收购,这些优惠政策使藜麦种植渐成气候。全镇年种植藜麦一万亩左右,年产150多万公斤,亩产150公斤左右,亩收入约1500元,除去300多元成本,亩均可带给农民1100元的纯收入。利民镇的藜麦成了当地的“一镇一品”,已注册了“芮康”和“雁门关外”两个口牌,走进了各大超市,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引来了“金凤凰”。利民镇党委、政府依托山区风力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招商引资,2015年大唐风电项目在利民落地。这个项目投资15.17亿元,安装1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126台,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惠及全镇20个村,双方实现了利益链接上的多赢。

兴起了旅游热。利民镇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厚,利民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砌城堡,始建于北魏,最初为“畿上塞围”之堡垒。唐卫国公李靖抵御突厥时在此驻军称狮子坪,到明代,因内长城绕城而过遂重修,并用条石包砌,改称利民堡,是宁武关与偏头关之间最大的军事要塞,也是清代以来山西人“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利民堡兴盛于明嘉靖隆庆年间,与神池、八角及忻州市五寨县所辖的三岔堡合称“四城堡”,在军事上是防御瓦剌、鞑靼的军事要地,整座城堡呈现出塞外特有的沧桑美、寥廓美、厚重美风情。利民镇的儿女山是一个集塞外风情、民俗文化、军事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朔州“古八景”之“丰王古墓”和“小峪藏春”都在利民。明代内长城蜿蜒苍山大地,历经风雨侵蚀更显卓越风采。

利民镇党委、政府依托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镇兴起了旅游热,前来利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游客络驿不绝,特别是摄影爱好者和影视剧制作者也前来助兴,旅游也成了利民的“一镇一品”、新型产业。

大道通进了“绿屏障”

朔城区的西山是生态王国、绿色海洋,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时节,你携酒朋诗侣来此畅享生态,定会进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美妙境界。

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群山披翠、林木凝碧、芳草萋萋、山花烂漫、紫气氤氲、亦真亦幻、涛声阵阵、树叶婆娑、蝶飞蜂舞、百鸟啁啾、蛙鸣悠扬、蝉儿高唱。山间或云雾弥漫,或长烟一空。山下雁家湖等湖群水波浩淼、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游人与鱼鸟共乐,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这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或泛舟碧波、或垂钓鱼乐,自然会引发“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游”之感慨。

朔城区西山曾是荒山突兀、怪石嶙峋、土地贫瘠、水瘦山寒,刮起风来通天彻地,种上萝卜越长越细的蛮荒之地。区委、区政府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大力弘扬右玉精神。按照全市“两山两河一湖”的治理格局,咬定生态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推进了西山生态治理工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大力资助,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山生态治理工程春华秋实。至2016年,累计投入41.2亿元,共实施了九期工程,对山、水、林、田、湖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工程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50万亩。通过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5.2%,林草覆盖率达到了54.6%。西山50万亩生态治理工程与后期实施的南山50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共同构成了西山南山百万亩绿色屏障,百公里生态走廊。与七里河、恢河治理工程和谐共融,形成了山水相连、绿荫棋布的生态大循环格局,成为全市“塞上绿洲、美丽朔州”建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群山披翠的同时,为使碧湖扬波,区委、区政府精心构思大做水文章,从恢河引水至金沙植物园和西山森林公园。累计投资2.5亿元,建成了金沙植物园东、西湖及西山森林公园玉泉湖、双照湖、雁家湖湖群,使起伏的山峦、幽深的峡谷、苍茫的林海、碧绿的湖群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风景画。

区委、区政府以泽惠民生为主旨,放大生态治理,力求多向效应,重点实行了“五个结合”。一是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相结合。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保护。举“两山”旗、走“两山”路、创“两山”业。坚持生态立区,营造绿水青山,进行融合转化,浇铸金山银山,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制度体系、生活方式;二是造林绿化与造景怡情相结合。西山生态治理工程由“北京科实园林工程设计所”设计,按照“人文景观相结合、花草树木相配套、亭台雕塑相点缀、休闲娱乐相统一”的治理理念设计、施工,治理工程收到了“绿化树种多、基础设施全、造林标准高、景观效益好”的良好效果;三是单项治理与多项治理相结合。按照“林业增绿保生态,水利增湿保成活,种草养殖促增收”的治理理念,对林业、畜牧、水利等进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四是生态治理与振兴乡村相结合。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为项目区32个村修路86公里,打机井28眼,铺设自来水管道64公里,强力助推了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区涌现出一大批如张蔡庄乡的峙庄、高庄等经济发展快、生态环境好、村风民风淳、村容村貌美的美丽村庄;五是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吸纳为护林员,同时鼓励支持贫困户参加林业工程建设、林木日常管护,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大道连起了“桃花源”

当今时代,一个热门话题是“产业转型”,农业产业转型的光明前景是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对古老的农耕文明继承、发扬、创新、转型,从传统的农林牧富鱼、种养加管科等五花八门样样俱全的格局中跳出来,转变农业的生产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和生活性功能,大力融入文化元素,使人们从农业中既获得物质保障又得到文化享受。前几年由省水利厅、市政府、区政府共同投资700多万元,引进韩国的主体结构,澳大利亚易润系列灌溉产品,以色列的优良品种,在祝家庄村建成的“智能连栋温室”就是转变农业生产性功能的现代农业典范;各地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建设的既具生态特色,又具优美环境。既可作科技试验、基地示范,又可供游人休闲观赏田园风光的高效农业园区。北京平谷、顺义等地建设的丁香、玫瑰、牡丹等大花园,在群芳竞妍时开放花园供游人赏花就是转变农业生态性功能的现代农业典范;各地开发的鱼乐垂钓、农产品采摘、农家客栈、农家饭店等吸引城市人来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情项目就是转变农业的生活性功能的现代农业典范。

西山森林大道连起的华源农业文化生态园是集农业的生产性功能、生态性功能、生活性功能“三个转变”为一体农业文化样本,现代农业典范。

园区投资2.6亿元,占地916亩,大门入口处建有八根高4.2米,宽1.2米的农业文化图腾。左边四根为春夏秋冬,柱身雕刻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浮雕;右边四根为风调雨顺,柱身雕刻有农历二十四节气浮雕。

整个园区分为地域文化区、综合服务区、智能温室区、节能温室区、种植采摘区五大区域。

地域文化区占地110亩,配置有喷泉、水系、毛笔、砚台、金印、竹简、浮雕、茅草亭和张拉膜等。竹简正面雕刻有《炎帝神农赋》、《朔州赋》,背面雕刻有朔州从2.8万年前的峙峪文化到晋商通衢之间经历的胡服骑射、秦筑马邑、尉迟敬德、名将张辽、杨门忠烈、崇福禅寺等16幅史事、名人浮雕。区域内芳草萋萋、古树参天、野花烂漫、郁郁葱葱,实是休闲之妙处,观光之佳境。

综合服务区占地42亩,配置有综合办公用房和生产辅助用房,主要功能是公务处理、产品贮藏和产品销售等。

智能温室区占地100亩,配置有一大批智能温室,是整个园区的标志性建筑。智能温室由北京中农美景温室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引进德国的先进技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阶梯式造型,高6-11米,四周全部采用中空玻璃封闭。温室中建有农业奇观园、都市新田园、百瓜艺苑和水耕蔬园,展示空中结薯、巨人南瓜、西红柿树等立体无土栽培新品种,展示家用水培柱、家用培栽蔬菜和阳台水培新技术。

节能温室区占地322亩,建有200个日光节能温室,采用先进的镀塑连体钢管组装骨架,主要进行反季节生产的试验示范,年产蔬菜、瓜果约500万斤。

种植采摘区占地342亩,配置有田园、道路、水系、骑射等场所,供游人采摘农产品,享受农家乐和骑射游乐等。

在市、区推进转型发展,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幸福之城、首善之区”的宏图大业中,华源农业文化生态园的示范、引领、导向功能正在发挥着强力助推作用,是全市交通史上的一座丰碑。

公告